中国制造2025八大政策-深化体制机制改革
政府创造环境,市场决定创新。推动《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同时更好履行政府职责。为此,《中国制造2025》将首项扶持政策定为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”。
l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,加快转变政府职能,创新政府管理方式,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、规划、政策、标准等制定和实施,强化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,提高产业治理水平。
l 简政放权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规范审批事项简化程序,明确时限;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录,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。
深化体制机制改革
l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,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项目经费分配、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,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、产业化,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。
l 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,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,合理配置公共资源;推行节能量、碳排放权、排污权、水权交易制度改革,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,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。
l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完善公司治理结构,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,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。
l 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,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。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,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制造业重要领域投融资、并购重组、招标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。
产、学、研、用多个层面的联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系统的复杂性,不断完善管理体系。德国“工业4.0”是由德国工程院、弗劳恩霍夫协会、西门子、博世等部门和企业联合发起的,工作组成员也由产、学、研、用多方代表组成。因此,“工业4.0”战略一经提出,很快得到了各界的积极响应。事实上,发达国家重视产、学、研、用合作的战略意图不仅仅是扩大市场,主要还是希望通过产、学、研、用合作创新,提升竞争力。
从我国制造业实际情况来看,企业普遍重视技术,但不重视流程管控,尤其是在技术研发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。而未来的制造业体系将越来越复杂,这就需要在产、学、研、用多个层面联合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。因此,我国应该充分吸收和借鉴德国“工业4.0”的产、学、研、用联合模式,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、大力支持,促进不同类型的产、学、研、用合作联盟健康发展;另一方面,选择几个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试点,由创新意愿较高的企业牵头,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或科研机构,组建多种形式的产、学、研、用联盟,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,共同推进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。